应用化工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


科研与开发

  • 过渡金属改性Ce-Zr固溶体催化氧化丙烯和CO

    刘怀新;吕晓存;欧阳峰;

    丙烯和CO是大气中主要的有害气体,需有效去除。选取Cu,Co,Ni,Fe为活性组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过渡金属M(M=Cu,Co,Ni,Fe)与Ce+Zr+M原子比为1∶40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M-CZO)催化燃烧两种有害气体,并采用XRD,BET,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过渡金属改性Ce-Zr固溶体对两种气体催化活性相对CZO大大提高。其中催化氧化CO时,活性顺序为Cu>Co>Ni>Fe,Cu-CZO活性最高,T50和T90分别为95℃和185℃。H2-TPR结果表明,表面氧越活泼,催化氧化CO的活性越高。C3H6催化氧化活性顺序为Co>Cu>Fe>Ni,随着温度升高,CO相对生成量增加,Cu-CZO催化氧化CO活性远高于其他三种催化剂,使C3H6→CO→CO2连续反应快速进行,从而使C3H6总转化率提高,导致Co-CZO的T90比Cu-CZO略高。整体看来,Cu-CZO催化燃烧C3H6效果最好,T50和T90分别为345℃和376℃,CO的浓度低于0.05 mg/L,二次污染最小。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43-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吸附精制工艺对相变石蜡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的影响研究

    鄢瑛;张瑞杰;张会平;

    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进行相变石蜡吸附精制工艺研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定了相变石蜡的正构烷烃分布,研究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正构烷烃分布的影响。采用自动吸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活性炭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和相变石蜡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的BET总比表面积为1 718.49 m2/g,BJH平均孔径为3.162 9 nm,微孔体积为0.319 8 m3/g;相变石蜡经过吸附精制正构烷烃总量可以提高4%~6%,碳数不同的正构烷烃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吸附工艺为:活性炭用量8%,吸附温度120℃,吸附时间60 min时,正构烷烃含量为89.89%,提高了4.38%,相变潜热为164.9 J/g,提高了12.33%。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47-1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抗氧剂KY-1330合成的研究

    雷磊;孙培冬;

    采用两步法合成抗氧剂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KY-1330),先以2,6-二叔丁基苯酚和多聚甲醛为原料,醚化合成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基醚,再与均三甲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抗氧剂KY-1330。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醚化条件为:2,6-二叔丁基苯酚15.0 g,多聚甲醛3.5 g,催化剂二甲胺用量1.5 mL,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为190 min,搅拌速度100 r/min,产率为87.2%;缩合条件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基醚与均三甲苯的摩尔比为4∶1,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为120 min,硫酸质量分数为80%,产率为81.5%。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51-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合成

    李高宁;刘丽丽;张恒;陈夫山;

    以造纸黑液为原料,H2O2为氧化剂,Na2SO3为磺化剂,HCHO为羟甲基化试剂,经氧化、甲基化、磺化,合成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及药剂加入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氧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80~90℃,时间1 h;甲醛用量30%,磺化反应温度95℃左右,时间3.5 h;pH值控制在9.5左右。在此条件下,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具有较好的减水性能,在掺量0.25%,水灰比0.4%的条件下,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到178 mm,已接近高效减水剂的减水性能。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54-1456+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4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含能配合物M(BTA)(bpy)_m·nH_2O的合成及液相生成反应热动力学研究

    焦宝娟;晏志军;朱刚;陈三平;高胜利;

    室温下合成了6种未见报道的固态含能配合物M(BTA)(bpy)m.nH2O(M=Mn,m=1,n=1;M=Co,m=2,n=5;M=Ni,m=2,n=6;M=Cu,m=2,n=0;M=Zn,m=2,n=1;M=Pb,m=1,n=0;BTA=N,N’-二四唑胺离子,bpy=2,2’-联吡啶),对它们进行了组成、红外光谱、密度等表征。测定了298.15 K下各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焓变△rHmθ,改变液相反应温度,在实验和计算基础上,得到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活化焓△Hθ≠、活化熵△S≠θ和活化自由能△Gθ≠)、速率常数k和动力学参数(表现活化能E、频率因子ln[A/s]和反应级数n)。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57-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膨润土催化脂肪酸甲酯合成二聚酸甲酯的工艺优化

    祝广山;李琴;刘云;徐莉;闫云君;

    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膨润土催化脂肪酸甲酯合成二聚酸甲酯的工艺参数,得到最优参数为:催化剂加入量10%,催化助剂LiCl 0.8%,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6 h。在最优条件下,二聚体收率为64.8%,产物的理化特性分析显示各项性能指标优良。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62-1465+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十八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的应用性能研究

    周勇强;程文静;陈嘉胜;毛桃嫣;郑成;

    研究了合成的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的乳化性能、泡沫性能、增溶性能、再润湿力、柔软性及白度、杀菌性及抗静电性等应用性能,其CMC值为3.18×10-5mol/L,表面张力为22.7 mN/m,Krafft点小于0℃。其增溶性能、杀菌性、再润湿性能优越,同时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发泡力和柔软性能,对织物白度的影响较小。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配置性能优良的洗涤剂、纺织助剂、杀菌剂。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66-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法简易制备单相NaZr_2(PO_4)_3纳米晶

    苏鹏;黄进文;吴文伟;王剑峰;吴学航;廖森;刘晨;蔡金超;

    以ZrOCl2.8H2O和Na3PO4.12H2O为原料,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400的存在下,先通过在室温下充分研磨反应混合物进行固相反应,然后将混合物在60℃下保温4 h,接着用去离子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并于100℃下干燥,即得纳米晶NaZr2(PO4)3的前驱体,将前驱体煅烧可得NaZr2(PO4)3纳米晶。前驱体和它的煅烧产物通过TG/DTA,IR,XRD和UV-vis表征。结果表明,500℃下煅烧2 h得到的产物为无定形结构,700℃下煅烧2 h得到具有高结晶度的六方晶系结构的NaZr2(PO4)3[空间群R-3c(167)],其平均一次粒径为39 nm。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71-1473+1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超声提取工艺

    宣寒;谢发之;

    为优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溶剂量、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绿原酸得率作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绿原酸提取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软件,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超声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55 min/次,提取溶液量为10.87倍,乙醇体积分数为71.46%,绿原酸的平均得率为2.03%。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74-1477+1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羰基二咪唑合成工艺的研究

    邱方利;

    对羰基二咪唑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咪唑、六甲基二硅胺烷为起始原料,经缩合得到三甲基硅咪唑,然后再与三光气反应得到产物羰基二咪唑。实验考察了三甲基硅咪唑合成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确定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咪唑∶六甲基二硅胺烷(摩尔比)=1∶0.6,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5 h;合成羰基二咪唑的反应配比为:三甲基硅咪唑∶三光气(摩尔比)=7∶1。在该工艺条件下,羰基二咪唑的合成反应总收率可达90.4%,产品纯度为98.5%,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78-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9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煤矸石酸浸除铁及废液利用的实验研究

    孔德顺;吴红;艾德春;李志;卢香宇;

    对六盘水矿区高铁的煤矸石采用低温焙烧后,进行酸浸除铁,获得的优化除铁条件是:用18%的硫酸,固液比为1∶8,在350℃焙烧2 h,在90℃酸浸2.5 h,除铁率达到95%以上,并利用酸浸废液制备了氧化铁红。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82-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Pt-Au/TiO_2在对氯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焦向东;何代平;勾英姿;汪丽;廖运文;

    采用尿素沉积-沉淀方法制备Pt-Au/TiO2催化剂,考察了第二金属Pt的加入以及反应条件对由对氯硝基苯加氢制对氯苯胺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Pt的加入极大的提高了Au/TiO2催化剂的活性,当Pt-Au/TiO2催化剂中Pt含量为0.02%时,在50℃、1.0 MPa氢气条件下反应1 h,对氯硝基苯即被100%转化为对氯苯胺。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85-1487+1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苦楝素酶解法提取液微滤过程的研究

    代晴;何日柳;陈杰;崔鹏;

    采用微滤膜法对苦楝素酶解法提取液进行分离。优选出PES微滤膜,研究了膜孔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对微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滤膜孔径0.22μm,操作压力0.12 MPa,操作温度25℃条件下,微滤平均渗透速率为49.1 mL/h,苦楝素透过率为73.97%。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88-1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苯并三氮唑对铜的缓蚀作用

    刘东;

    铜以及铜合金由于其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广泛用在冷却水系统中,苯并三氮唑(BTA)常常作为铜的缓蚀剂。将传统电化学方法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技术相结合,对人造海水中BTA作用于铜电极的缓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TA能够有效减缓铜在海水中的腐蚀,且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缓蚀效果越明显,100 mg/L的BTA就能够高效的保护铜。电化学结果表明,BTA能够在铜的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CuBTA]n;AFM测试表明,随着时间的进行,保护膜越来越致密,保护性能也越好。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91-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氮-氨基-3-氮杂双环[3.3.0]辛烷盐酸盐合成工艺研究

    江正祥;申红艳;李国防;

    以3-氮杂双环[3.3.0]辛烷盐酸盐为原料,采用亚硝化和金属还原两步法与氯胺法制备氮-氨基-3-氮杂双环[3.3.0]辛烷盐酸盐,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说明,亚硝化和金属还原两步法适合工业化,亚硝化温度85℃,溶液pH值1.5,还原温度30℃,N-亚硝基-氮杂双环[3.3.0]辛烷被锌粉还原,氮-氨基-3-氮杂双环[3.3.0]辛烷盐酸盐的总收率大于90%。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95-1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负载低团聚纳米级SnO_2-Sb_2O_3导电粉末的工艺研究

    杨清翠;周元臻;田安祥;

    以云母为基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负载低团聚纳米级SnO2-Sb2O3的超细导电粉末。考察了影响粉体形貌和导电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煅烧温度750℃,表面活性剂在反应后加入,搅拌速率在1 500 r/min以上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备纳米级、低团聚和体积电阻率达14Ω.cm的导电填料。

    2010年10期 v.39;No.224 1498-1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水蒸气蒸馏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工艺研究

    高治平;刘刚;赵绿英;谢志忠;刘运美;赵倩;徐珍;

    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以挥发油的得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法,考察松针投量、松针长度、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投量对挥发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5),松针长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松针投量为200 g,松针长度为1.5 cm,加水量为650 mL(料液比为1∶3.25),提取4 h,挥发油得率为0.27%。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02-1503+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9 ] |[引用频次: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白蘑菇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

    黄静;张兴;闫晗;荀冬雪;

    为了提高白蘑菇的利用率,进一步探明白蘑菇中的活性成分,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白蘑菇中总三萜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三萜提取量均有影响,影响的先后次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25(g/mL),温度70℃,时间60 m in。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04-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乙醇萃取大豆粉末粗卵磷脂的工艺研究

    尤秀丽;林清荣;陈茂林;陈仕原;林一诚;

    以乙醇提取大豆粉末粗卵磷脂,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40℃,固液比为1∶3.5(g/mL),萃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40 m in时,大豆粉末中粗卵磷脂提取率达10.3%。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07-1509+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和S_2O_8~(2-)/ZrO_2催化合成环己烯

    赵强;孟双明;王俊丽;郭永;樊月琴;

    应用固体酸催化剂SO42-/ZrO2和S2O82-/ZrO2作为环己醇的脱水剂,成功地制备了环己烯,并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等对脱水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SO42-/ZrO2和S2O82-/ZrO2是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良好催化剂,并且反应时间短、后处理容易、催化剂用量少、可以重复使用、收率高。脱水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环己醇质量的6%,反应时间为0.9 h,反应温度为150℃,催化剂用量为环己醇质量的6%。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10-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声波辅助阳离子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研究

    樊博;曹光群;杨成;

    利用超声波辅助合成了阳离子羟乙基纤维素。结果表明,醚化过程中使用超声波,反应时间比传统湿法缩短一半,反应效率提高15%。通过红外、核磁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测定了其分子量及其分布。增稠性能实验表明,阳离子羟乙基纤维素具有很好的增稠效果。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14-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玉米全粉生物可降解塑料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高文勇;范福海;张东辉;

    以玉米全粉为原料,经增塑、增强、交联后,采用流延制膜的方法制备了生物降解塑料膜,研究了丙三醇、甲醛和尿素的量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塑料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尿素用量对膜的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其次是丙三醇的量、搅拌速度、反应温度、甲醛的量和反应时间。经优化组合,当玉米全粉3 g与聚乙烯醇2 g、0.8 g尿素、丙三醇0.6 mL、甲醛1.6 mL和100 mL H2O,在85℃、1 200 r/min的搅拌速度下反应120 min,制得膜的拉伸强度为12.86 MPa,断裂伸长率为66%。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18-1521+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丙酮提取番茄红素的工艺优化

    姚以亮;李睿;吴茜;

    研究了丙酮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条件,考察了丙酮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固液比与提取时间对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丙酮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40℃,固液比1∶5(g/mL),提取时间60 m in。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提取量为12.47 mg/g。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2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声波辅助引发MAA/AN自由基共聚合研究

    张艳青;李玲;

    考察了超声波辅助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腈(AN)共聚合时,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超声波频率以及超声场温度对体系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能够辅助MAA/AN进行本体聚合,加快聚合反应速率。超声波辐照下,本体聚合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引发剂用量为0.2%时,反应的转化率最大。外加能量的超声波利于加快聚合反应速率,在频率为24 kHz的超声波辐照下,对提高共聚反应转化率的作用最大。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25-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贵州某高硫铝土矿氧化铝溶出研究

    李军旗;王镇;王家伟;刘亮;

    对贵州某矿区高硫铝土矿的化学成分及物相进行了分析,了解矿物存在形态,采用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生产中的种分母液和蒸发母液进行适当配制后作为溶出用碱液,利用正交实验研究方法,考察了石灰添加量、苛性碱浓度、温度、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矿区矿石氧化铝溶出率不高,在较佳溶出条件:温度260℃,时间90 min,石灰添加量为6%,碱浓度235 g/L时,氧化铝相对溶出率为95.21%。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28-1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枸杞多糖酶法脱蛋白工艺研究

    张一芳;冯怡;徐德生;叶小伟;

    以pH值、温度、酶解时间、酶用量为影响因素,以脱蛋白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枸杞多糖酶法脱蛋白工艺。结果表明,枸杞多糖酶法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6,温度45℃,酶解时间0.5 h,酶用量3.5%。该法与Sevag法比较,多糖损失率最低,为10.53%,脱蛋白率为78.56%,优于Sevag法。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32-153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8 ] |[引用频次: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粉煤灰制备4A分子筛研究

    钱一石;孙侨南;张媛媛;

    采用超声波法,以粉煤灰为原料,在75℃的条件下,成功合成4A分子筛。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对产品结构和形貌进行控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结构、粒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4A分子筛为纳米级类球型结构,表面布满类活性炭型微孔,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34-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4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硼酸镁晶须的制备与表征

    高枫;范俊刚;孙怀宇;王祝敏;裴世红;

    以氢氧化镁、硼酸为反应物,氯化钠-氯化钾混合作助熔剂,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硼酸镁晶须。通过正交实验探讨硼酸镁晶须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镁硼摩尔比1∶1,原料与助熔剂摩尔比1∶1.5,800℃高温固相合成2 h。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硼酸镁晶须结构表征及表面相貌观察分析,所制备的硼酸镁晶须长度20μm,直径1.5μm针状晶体。对硼酸镁晶须合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分析。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37-1538+1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道路沥青再生添加剂的研究

    胡阳;王雷;杨婷婷;林兆焯;

    为了再生高速公路路面老化沥青,针对路面老化沥青特点,将自制的7种再生添加剂加入到经过旋转薄膜烘箱老化的沥青中,通过老化沥青前后软化点、针入度、延度的对比,筛选出再生效果最优的再生剂。将再生后的沥青与重交通石油沥青规格(GB50092—96)比对确定所选再生剂的最佳用量为3%。为测试自制再生剂的实际再生效果,将筛选出的再生剂添加到京沈高速公路新民段的废旧回收沥青中,结果表明,经再生添加剂再生后的路面老化沥青路用性能可完全恢复。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39-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一种Mannich碱缓蚀剂的合成及评价

    王怀波;何毅;刘婉颖;曾德志;任建;

    以乙二胺、对硝基苯酚、甲醛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Mannich碱型缓蚀剂R40。并用静态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评价了缓蚀剂R40在不同浓度下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3.0%氯化钠为介质,当缓蚀剂投加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平均腐蚀率可控制在0.018 mm/a以下。同时极化曲线结果表明,缓蚀剂R40是一种阴极抑制型缓蚀剂。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42-1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SO_4~(2-)/ZrO_2/β催化合成氯乙酸异戊酯的研究

    金昌磊;张建生;程磊;侯永亮;刘家源;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O24-/ZrO2/β,以氯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SO24-/ZrO2/β为催化剂,合成氯乙酸异戊酯。考察了带水剂的选择、带水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醇酸摩尔比为1.5∶1,氯乙酸用量为0.15 mol,催化剂用量为0.6 g,带水剂用量为10 mL,反应时间为100 min的条件下,酯化率达99.53%,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催化剂仍具有较高活性,表明SO42-/ZrO2/β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可广泛应用。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45-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陈杰;郭向明;

    针对我国原油含蜡量较高的特点,采用在原油中加入化学降凝剂的方法,对原油降凝。以高活性聚异丁烯为主要原料,先与苯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聚异丁烯烷基苯,再以浓硫酸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反应,制得的烷基苯磺酸经中和反应制得烷基苯磺酸盐原油降凝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产物为预期产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加剂前后晶体形态,并探讨了降凝机理。通过对产物与大庆原油进行的降凝效果的测定,证实合成的产物在大庆原油中加入量为0.6%时降凝效果最好,降凝幅度为8℃。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49-1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吡啶甲酸的合成及其用途

    温飞鹏;张贤土;徐金龙;程美琴;邓小聪;钟起玲;

    吡啶甲酸包括异烟酸、烟酸和2-吡啶甲酸。总结了异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的性能和主要用途,论述了氧化剂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和电氧化法合成异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展望了采用电化学原位谱学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表征吡啶甲酸电合成反应机理,建立电合成吡啶甲酸新思路的前景。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52-1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32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沈兆存;刘英军;孙亮;孙瑾;

    综述了利用阳极氧化铝模板制备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在催化剂、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简要指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57-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临界技术在工业催化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苗雨欣;王昊;蒋丽红;王亚明;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性质,从工业催化剂的制备、超临界催化反应两个方面综述了超临界技术在工业催化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反应原理及一般方法。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60-1563+1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91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松香树脂酸的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吴丽莺;王亚明;孟庆雄;牛振涛;

    阐述了近年来松香树脂酸的改性研究进展,对其改性类型进行分类阐述,即双键改性、羧基改性和芳环改性,并展望了树脂酸及其衍生物的发展前景。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64-1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8 ] |[引用频次: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王艳;吕维华;姜红波;赵卫星;

    综述了淀粉废水的污染概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淀粉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和工艺,主要包括气浮处理法、絮凝沉淀法、厌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厌氧-好氧生物法、生物塘法以及光合细菌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就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开发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68-1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30 ] |[引用频次: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甜味剂纽甜研究进展

    张金峰;沈寒晰;张存社;

    纽甜是一种新型、非营养型、高甜度甜味剂,全面介绍了纽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和使用特性等。重点论述了以阿斯巴甜为前体物质的纽甜制备工艺,及该工艺中使用到的关键原料3,3-二甲基丁醛的制备过程。纽甜特性优良,应用前景广阔,有很好市场需求,加快其研发进度对我国甜味剂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74-1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9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应用

    姜红波;赵卫星;温普红;

    介绍茶多酚在国内外食品工业、医药保健、日用化学品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展望了茶多酚在国际市场上的广阔前景。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78-1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1 ] |[引用频次: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表面修饰研究及应用进展

    李鹏飞;袁福根;李婷婷;姜鹏;

    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修饰,目的在于使其综合性能得到较大改善,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可以选用不同的改性剂及改性工艺。采用有机物改性方法可以改善纳米TiO2颗粒表面的润湿性和分散性;采用无机物包裹的方法可以提高纳米TiO2颗粒的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采用光活性化合物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提高其催化氧化性能。概述了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和光催化性能,重点介绍了主要的表面改性剂和表面修饰工艺方法,并提出当前对纳米TiO2的研究重点。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82-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07 ]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双水相萃取法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陈丛瑾;屈丽娟;陈东;

    综述双水相体系的组成、特点和双水相萃取法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双水相萃取是一项利用不复杂的设备,并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获得较高收率和有效成分的新型分离技术,该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87-1589+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83 ] |[引用频次: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分析测试

  • 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发镉的研究

    向艳;薛金花;马会会;

    探讨石墨炉原子吸收检测发镉的基体干扰,选择适宜的基体改进剂建立一种测定发镉的新方法。样品经前处理后,分别加入单种基体改进剂和不同组合基体改进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样品及加标样品,通过加标回收率筛选出测定发镉的优良基体改进剂。研究得出测定发镉的最佳基体改进剂为硝酸铵-抗坏血酸-硝酸镧混合基体改进剂。在0.219 4~11.236 1 ng/mL的范围内,镉原子吸光强度与其含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y=0.060+0.017 3ρ(ng/mL),r=0.999 8,相对标准偏差为2.9%~5.7%,方法的检出限为0.131 7 ng/mL,平均回收率94.5%。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90-1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香薷中挥发性成分的酶提取及GC-MS分析

    汤洪波;周健;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法(CE)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DSE)对香薷草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别鉴定出23种和13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17%和97.72%,共同组分中含量最多的是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94-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改良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样中硝酸盐氮

    赵庆武;孙金;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改良离子选择电极法用于水样中硝酸盐氮的测定。利用带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直接得到水样中硝酸盐氮浓度,不需要建立标准曲线。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5~50 mg/L,相关系数r=0.999 5,检出限0.045 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84%和0.114%,平均回收率102%。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硝酸盐氮的测定,与国标法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比较,结果满意。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97-1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化妆品中铅的测定与结果分析

    成斌;

    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中铅的检验方法,对发用类、沐浴类、洁面类、护肤霜膏类、美容及特殊功用(美白类的)的50份化妆品样品进行铅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所检化妆品中,铅的平均含量在0~25μg/g,均未超过国标规定值40μg/g,其中发用类平均含铅量最低,平均含量1.6μg/g;美容及特殊功用(美白类的)的平均含铅量最高,平均含量为16.1μg/g;护肤霜膏类平均铅含量为8.3μg/g;洁面类平均含铅量为7.6μg/g;沐浴类平均含铅量为3.1μg/g。

    2010年10期 v.39;No.224 1599-1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葛根超微粉、葛粉中葛根素、大豆甙和大豆甙元的分析研究

    夏虹;彭茂民;周有祥;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功能食品葛根超微粉、葛粉中的葛根素、大豆甙和大豆甙元,为葛根保健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保证。试验利用70%乙醇溶液超声提取样品,流动相为甲醇与水二元体系。结果显示,葛根超微粉中葛根素、大豆甙和大豆甙元的含量远远高于葛粉。加标回收率为90.1%~100.5%,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2010年10期 v.39;No.224 1601-1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应用技术

  • 微波提取实验中V和T状态分析及液固比实验方法的改进

    韦学丰;

    为了提高微波提取实验的准确性,分析了微波提取实验中V和T的状态变化,对微波提取实验中液固比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在微波提取实验中,V和T在某些情况下变化较明显,对液固比实验方法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2010年10期 v.39;No.224 1604-1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10,10’-二溴-9,9’-联蒽合成工艺改进

    田杰;王子俊;宋新潮;安永;徐茂梁;

    报道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间体10,10’-二溴-9,9’-联蒽的合成工艺方法。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酯和冰醋酸(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中,以锌粒和浓盐酸为还原剂,蒽醌为原料,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为溴化剂,两步法反应合成10,10’-二溴-9,9’-联蒽,总产率达到72.3%。该法具有生产周期短、反应条件温和、纯化简单、成本低、产率高等优点。

    2010年10期 v.39;No.224 1607-1608+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活性炭改性及其在油气分离回收中的应用

    向守信;束仁龙;饶蔚兰;Mark HESLOP;郭嘉;

    采用活化剂(KOH、H3PO4、KH2PO4)浸渍活性炭2~12 h,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探讨了活化剂的种类、浓度和浸渍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油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的含氧基团有了一定程度增加,对吸附油气更加有利。并在一套油气分离回收中试装置上测定了不同油气浓度和气流流量下改性活性炭对油气的吸附效果。

    2010年10期 v.39;No.224 1609-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