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莹莹;雷天猛;徐国瑞;武迪生;王业飞;
针对渤海XX油田开发中后期高含水井出砂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防砂控水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并评价了该双效功能聚合物的防砂控水性能。以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疏水单体苯乙烯(EB)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ACP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目标油藏条件下,评价对比了ACPAM与阳离子聚合物CPAM和聚丙烯酰胺HPAM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0.5%的ACPAM模拟出砂量仅为25.4 mg/L(优于抑砂剂优良标准50 mg/L),临界出砂流速为9.0 mL/min,标准水油流动阻力比(NFRR)为5.32,能显著降低采出液含水率。由于ACPAM同时含有阳离子基团和疏水基团,能使吸附在石英砂表面的聚合物分子缔合桥连,进一步团聚砂粒达到更好的防砂控水效果,为防砂控水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2025年07期 v.54;No.401 1695-1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阅读次数:17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雯雯;贾瑛;刘渊;黄远征;谢和山;力国民;
隐身性能是提高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关键因素,高熵陶瓷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及可调的综合性能,其优化制备逐渐成为吸波领域研究热点。首次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基尖晶石型高熵陶瓷Ni_(0.2)Zn_(0.19-x)Co_(0.61+x)-Ce_(0.01)Fe_(1.99)O_4(x=0,0.02,0.04,0.06)。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Zn~(2+)、Co~(2+)含量变化以及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形貌、晶型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含量在20.3%~22.3%范围内时,材料团聚程度随Co~(2+)含量增加略有增加,而晶体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含量为20.3%时介电损耗值最高(达-4.3 dB);700~1 000℃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材料团聚程度增加,800℃时尖晶石晶体特征最为显著,磁损耗性能最佳,达-2.77 dB。研究为高熵陶瓷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00-1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彭芳奇;江立文;童祯恭;王亚;
采用基于过氧乙酸(PAA)的高级氧化技术,探究了UV-Fe~(2+)/PAA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分析了其对排泥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UV-Fe~(2+)/PAA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CH_3C(O)OO·和HO·对排泥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将大分子疏水性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亲水性有机物,并对腐殖酸、富里酸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及色氨酸类芳香蛋白物质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此外,HCO_3~-对体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NO_3~-、Cl~-、SO_4~(2-)对体系基本无影响。相较于直接回用,经UV-Fe~(2+)/PAA降解后回用,可降低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风险。该研究结果为给水厂排泥水安全回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06-1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赖芳;黄金玲;黄军林;王睿;秦雪琳;
采用水热法制备SAPO-5分子筛,引入不同金属Me(Me为Mn、Ni、Co、Pr和Cu)对SAPO-5分子筛进行改性,利用XRD、FTIR、SEM、BET、NH_3-TPD对金属改性SAPO-5分子筛进行了表征,考察不同金属对分子筛形貌、结构和酸性酸量的影响,并用改性分子筛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探究改性分子筛与合成柠檬烯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金属改性的SAPO-5分子筛均有AFI拓扑结构,但其形貌、结构和酸性酸量会发生变化,催化性能随之变化。其中Pr改性的SAPO-5呈短六棱柱状,比表面积是364 m~2/g,孔体积是0.268 cm~3/g,酸量784μmol/g。在80℃和PrSAPO-5用量为10%的反应条件下反应8 h, α-蒎烯的转化率可达82.57%,柠檬烯的选择性为53.23%。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12-1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冠宜;徐骏伟;
为排除元素性质的影响,利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了具有无序缺陷萤石晶相结构和烧绿石结构的Nd_2Zr_2O_7-F和Nd_2Zr_2O_7-P的两种同质异晶型。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对它们的活性氧位点进行指认。结果表明,无序缺陷萤石结构的氧空位比烧绿石结构更为丰富,因而其氧流动性更大,催生产生的化学吸附氧物种更多。~(18)O_2同位素交换结果表明无序缺陷萤石的机制以多重的多相交换为主,而烧绿石相结构既包含简单多相交换机制又包含多重多相交换机制。本研究可为设计该类临氧反应热催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17-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勇;赵春松;殷大永;王梦勤;周香;朱鸿;金奇杰;徐海涛;
通过草酸辅助法制备了一系列非晶态钒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研究了草酸加入量及不同元素掺杂改性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并将最优催化剂负载在聚四氟乙烯(PTFE)滤料上,制备出了除尘脱硝一体化滤料。采用XRD、SEM、BET、H_2-TPR、NH_3-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草酸添加量与钒的摩尔比为2.5∶1时,钒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5%Nb掺杂改性促进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并提升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这些因素使得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最优催化剂在空速8 000 h~(-1)、温度为140℃时脱硝效率可达62%。使用最优催化剂制得的除尘脱硝一体化滤料在负载量275.8 g/m~2、160℃时达到了80%的脱硝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22-1725+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肖力光;雷潭;蒋大伟;
采用球磨法和煅烧法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在不同球磨时间和不同掺量下的改性硅藻土对碱矿渣-粉煤灰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改性硅藻土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改性处理后的硅藻土有着良好的火山灰活性,孔隙率增大,孔结构更为紧密。当硅藻土球磨15 min后经650℃煅烧2 h处理,并以9%掺量替代部分矿物原材料时,碱矿渣-粉煤灰水泥能够获得最优的力学性能。相较于未掺入改性硅藻土的水泥,抗压和抗折强度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通过SEM、XRD和FTIR等表征手段发现,改性硅藻土中的活性SiO_2能够参与碱矿渣-粉煤灰水泥水化,与水泥中的液相Ca(OH)_2反应生成大量以水化硅酸钙为主的水化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泥材料的力学性能。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26-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菲;黄蓓;刘启龙;李望良;赵胜勇;
使用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苯酚废水,与单独高铁酸钾氧化降解苯酚废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联合法处理效果远高于相同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单独氧化法。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浓度的苯酚废水,最优的反应条件:高铁酸钾投加量0.5 g/L、活性炭投加量3.0 g/L、苯酚废水pH值9、高锰酸钾氧化反应时间40 min、活性炭吸附时间50 min,苯酚去除率93.3%。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31-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韦敏;胡亚男;寸锡宏;朱骏蒙;任晓强;何云;穆停华;周大志;李年银;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地层温度高、孔洞缝发育、异常高应力等特点,常规酸压改造面临快反应、强腐蚀、低导流、高滤失等问题,制约改造效果。利用碳酰胺固化酸液,配合各类添加剂,合成了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增产的固体酸配方SA-G(10%固体酸+2.0%曼尼希碱缓蚀剂+2.0%GLDA+1.5%酚醛树脂类型破乳剂+0.5%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应对前述难题。SA-G以油基液体作为携带液,在能到达储层预定位置前保持惰性,维持缓慢释放深入储层,而且有近乎和HCl同优的溶蚀能力,酸蚀裂缝能在高闭合压力下维持20μm~2·cm以上的导流能力。同时由于固体酸具有极低的腐蚀速率,且可以对地层孔、洞、缝实现暂堵降滤,因而在高温深层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34-1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牛力宏;曹进;贺金星;
基于次氯酸盐法制备了环保型氧化剂HTB,结合微观测试分析了铁盐种类、添加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HTB产率与纯度的影响,通过实验评价了其对压裂返排液的氧化降解效用。结果显示硝酸铁源制备出的HTB产率与纯度可达到41%与89.6%,但并非硝酸铁的浓度越高越好。制备的HTB晶体颗粒结构轮廓明晰可见,粒径大致在1~5μm。HTB的破乳效率会随pH值与反应温度的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添加HTB后压裂返排液的破乳效率显著提高。HTB对COD与TOC的去除率存在一个较佳的温度范围,且MgCl_2对COD与TOC有显著的促进作用。HTB对Cd~(2+)与Pb~(2+)有着较为显著的功效,当HTB浓度从2 mg/L增至12 mg/L时,对二者的去除率可达87.06%与95.29%。HTB对有机质大分子或悬浮物等具有一定的絮凝作用。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39-1742+1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常馨彤;白玉莹;霍研敏;李娜;杨帆帆;尹烨燃;李永进;刘艳芬;
以天然来源的壳聚糖为包膜基材,单宁酸作为超分子交联剂,天然生物蜡作为疏水改性剂,制备全生物基包膜材料。探讨了壳聚糖与单宁酸超分子相互作用、棕榈蜡冷却速率等对包膜材料力学性能、交联密度和水接触角的影响;解析其缓释性能,揭示其水分触发式缓控释对应规律及调控机理。通过调节溶液pH值,在偏碱性环境下单宁酸部分发生氧化,与壳聚糖产生共价交联,制备的壳聚糖-单宁酸超分子复合膜力学性能、耐水性等性能最优。结果表明,缓释效果最好的是溶液pH值为9、棕榈蜡冷却速率为2℃/min,养分释放期可以达到60 d左右。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43-1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清杰;李军;席玲慧;张雄;伍亚军;
针对塔河油田高温特高盐缝洞油藏堵水困难的技术难题,制备了一种耐温150℃以上、耐盐21×10~4 mg/L、疏水并且缓固化的液体聚丁二烯橡胶(LPB)堵剂,研究了堵剂的成胶时间、优化了填料用量,表征了LPB堵剂的密度、黏度、成胶时间、成胶强度、耐盐性能和耐高温老化性能,并在TK4101井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表明,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交联剂,可使成胶时间延缓至8 h以上;堵剂在高矿化度盐水中成胶强度为Ⅰ级,在150℃下老化30 d胶体无收缩,强度仍为I级。TK4101油井现场实验表明,LPB(33)堵剂与其它类型堵剂配合使用,对地层形成有效封堵。该研究填补了塔河油田耐温抗盐、疏水性堵剂的技术空白,对于塔河油田堵水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48-1751+1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樊浩杰;李聪;
采用MOF辅助合成法制备了纳米SmVO_4光催化剂,并构建了光/SmVO_4体系降解水中的常见污染物(双酚A)。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合成的SmVO_4为纳米尺度且具有多孔结构。在投加150 mg SmVO_4、pH=7条件下,体系可达最大去除效率(96.08%),重复使用3次后,纳米SmVO_4光催化体系对BPA的降解率仍能达80.27%。机理研究表明,BPA的光降解主要依赖于H~+、·OH和·O~-_2的共同作用。根据中间产物分析,推测出两条BPA的光降解路线。此外,探究了SmVO_4抗阴离子干扰的能力,并评估了其在实际水体中的催化效能。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52-1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艾伟东;田一茹;李航;于月娜;
对煤气化细渣进行酸溶造孔、煅烧除炭以及气流分级处理,得到粒度适宜的煤气化细渣介孔球形二氧化硅材料,即为研究对象。以3种聚丙烯为基体,使用上述介孔材料粉体部分替代复合材料配方中的2 500目滑石粉,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粒状复合材料。研究了替代量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总碳量、气味、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燃烧残余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替代量不断增加,复合材料的挥发总碳量和气味数值显著降低。这说明介孔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聚丙烯中有机分子碎片的排放和宏观气味,并且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满足产品的使用标准。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58-1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惠茹;孙婷婷;马晓雪;靖会;余雪菲;贾新泽;王雪蓉;
以氯化胆碱和1,2-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金银花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为:溶剂含水量43%,提取温度69℃,液料比37∶1。在该条件下,金银花多糖得率为6.75%,是用水提取的1.49倍。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的金银花多糖抗氧化能力强于水提取法。该研究可为低共熔溶剂提取多糖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64-1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尹红力;齐文;王晶;佟丽丽;
米制品废水属于无毒、高可生化性和高营养物质废水,含有溶解性淀粉和蛋白质,经预处理后可以成为较理想的培养液培养微生物。从4种酵母菌和霉菌菌株中筛选出既能富产菌体蛋白,又具有降解化学需氧量(COD)能力的菌株。研究发现,酿酒酵母和白地霉处理废水的效果高于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酿酒酵母的菌体蛋白质产量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2.34 g/L,COD降解率最大值为86.92%。白地霉的菌体蛋白质产量也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3.81 g/L,COD降解率最大值为85.13%。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菌体营养成分较丰富,只有色氨酸未被检出,酿酒酵母和白地霉菌体的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8.35 mg/g和60.15 mg/g。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70-1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镇镇;杨宇佳;高丽;刘梦宇;孔玉莹;武家玉;
利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以氯化钙为交联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小球藻的最佳固定化条件。小球藻的最佳固定条件为小球藻浓度7%,海藻酸钠浓度15%,氯化钙浓度5%,温度25℃。随后选择对固定化小球藻对重金属镉(Cd)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镉离子浓度、吸附时间、投料比、溶液pH进行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经过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镉离子浓度为0.7 mg/L、吸附时间2 h、投料比为5%、pH为6,在此条件下镉的去除率可达到98%左右。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74-1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方仁义;马峰;马环宇;姜欣野;周辀;潘健;
为探究高黏沥青的耐久性能,选取SBS改性剂、废旧橡胶粉、稳定剂与增溶剂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制备高黏复合改性沥青,并进行短期老化、长期老化及动力黏度等试验,通过计算老化指数评价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高黏复合改性沥青进行流变试验探究其抗疲劳特性。结果表明,对比基质沥青,增黏剂可以有效降低沥青的黏度比,从而增强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耐老化能力,且掺量越高,改善效果越明显。掺加的抗老化剂对于老化后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疲劳性能的下降起到抑制与缓释作用,抗疲劳性能得到改善。线性振幅扫描(LAS)试验结果表明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抗疲劳损伤能力在增黏剂掺量达到10%时最佳,显著优于SBS改性沥青。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79-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薛晓军;雷亚宁;王会会;任强;王影;赵钰琼;
CH_4/N_2分离是高效利用低浓度煤层气的关键。以储量丰富的长焰煤为碳源,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了一系列用于CH_4/N_2吸附分离的多孔碳。通过SEM、TEM、BET和XRD等表征分析研究了活化剂种类、用量和活化温度对多孔碳表面形貌、孔结构、石墨化程度以及CH_4/N_2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OH与长焰煤质量比为2∶1,活化温度为900℃时,所得K2C900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2 072 m~3/g)和微孔体积(0.83 cm~3/g),并在298 K和100 kPa条件下展现出卓越的甲烷吸附量(1.52 mmol/g)和选择性(4.84)。线性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吸附性能主要受微孔结构的影响,介孔的存在可作为CH_4分子的传输通道,其缺失会降低微孔捕集甲烷的效率。此外,穿透实验验证了多孔碳材料在实际CH_4/N_2混合气体分离中的有效性。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85-1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6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程玉山;薛冕;徐会武;吴晋英;陈敏;
开发了一种针对金属锌设备的高效清洗剂,通过系统研究盐酸与草酸混合酸的复合效果,并结合22种缓蚀剂单体的缓蚀性能筛选,最终确定了优化的清洗剂配方。该清洗剂采用草酸与盐酸的比例为1∶6,并复配了3‰的geramine(1227)和1‰的KLSS-A作为缓蚀剂。结果表明,在1 mol/L的浓度下,该清洗剂对金属锌设备的清洗效果最佳,且清洗时间为2 h。利用电化学曲线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清洗剂优异的缓蚀性能。该研究不仅解决了金属锌设备在清洗过程中易腐蚀的技术难题,还为相关领域的高效清洗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92-1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原;郭建双;张琦;
以硅胶、甲基铝氧烷、茂金属络合物为原料制备了两种硅胶负载型金属络合物M1和M2,评价了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研究了催化聚合动力学,对树脂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乙烯聚合活性为2 250~13 800 g PE/g Cat,树脂黏均分子量为21×10~4~48×10~4 g/mol。M1催化乙烯聚合动力学活性释放平稳、衰减缓慢,M2呈现出活性快速释放、衰减较快的特点。随着树脂分子量下降,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均降低,断裂伸长率上升。
2025年07期 v.54;No.401 1797-1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建兵;姚轶榕;邢兵;任衍伦;张英;张莉;
以乙醇胺(MEA)为代表的有机胺化学吸收法是一种高灵活性、高适用性的工业尾气中CO_2处理工艺,但其缺点在于热再生能耗高,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引入固体酸催化剂的过程强化手段有助于降低反应温度,并且提升催化反应速率。通过浸渍法改性不同载体的催化剂,通过XRD表征证明了各金属氧化物在各载体上成功负载,并分析了其金属氧化物的元素价态。采用正交实验中极差分析方法,实验研究得到催化剂粒径、活性组分含量、载体类型是对胺液催化解吸性能影响最大的3个指标,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优催化剂的相对热负荷为75.64%,显著优于改性前的催化剂载体。通过氮气吸脱附法、PY-IR等表征手段进一步从原理上验证了催化性能与酸性点位/催化剂物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指出催化剂材料宏观上的物理结构对催化解吸的影响最大,极大地影响了再生出的CO_2在胺液中的传质性能,而酸位点的强弱决定了催化反应的反应活化能,为之后催化解吸用催化剂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02-1807+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晓光;卫天琪;毛明珍;黎汉生;吴芹;
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对正丁基异氰酸酯蒸馏液进行了精馏理论模拟,并通过精馏实验验证,实现了正丁基异氰酸酯的分离提纯。研究表明,正丁基异氰酸酯反应液蒸馏收率93.9%,含量29%;当间歇精馏装置的塔板数为20块,塔顶温度控制在112~117℃时,间歇精馏收率77.7%,产品气相色谱含量≥99%,核磁共振产物为正丁基异氰酸酯。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08-1810+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鹤松;赵丽红;陈樑彬;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吸附法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污废水处理方法备受欢迎。首先综述了抗生素给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及其污染水平。重点分析了不同方法下活性炭改性的进展,以及改性活性炭在抗生素去除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利用活性炭去除抗生素的机理和吸附动力学行为。最后对利用活性炭去除抗生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11-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霞;吕向菲;孙道磊;周春雨;刘魁;安文强;邵帅;李洁滢;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传统处理方法处理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导致亟需开发经济高效的替代材料。以粘土基为材料的矿物多孔材料具有绿色环保,高效低价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系统分析近年来的研究文献,综述了以粘土基为材料的多孔吸附剂的制备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的制备方法,可大幅提升对增大天然粘土矿物的孔体积和孔比表面积,证实该多孔吸附剂可高效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实现对废水的有效处理。粘土基多孔吸附剂制备方法多样化,但目前粘土基多孔吸附剂大多针对单一的污染物质,对在多种污染物质并存的情况下提升吸附效率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18-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悦;鲜胤;刘一丁;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材料的选择对于提升SERS性能至关重要。磁性-贵金属材料因其优异的SERS活性而成为SERS基底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类材料结合了磁性纳米颗粒和金/银SERS增强材料的优势,能够在复杂溶液中实现目标分子的捕获、分离和富集。从不同的SERS基底材料出发,综述了目前SERS基底材料的现状,对目前磁性-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作为SERS基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最后总结并展望未来磁性-贵金属复合纳米材料在SERS的发展方向。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24-1827+1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宋晨浩;陈玉保;家安琪;张伟;李兴勇;刘娜;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目前对生物炭吸附溶液中重金属性能的总结较为薄弱,关于影响生物炭吸附性能及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综述了国内外生物炭在重金属吸附方面的研究现状,从生物炭制备、改性方式和废水溶液特性三个方面分类阐述,最后总结生物质炭制备吸附材料并应用于去除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重要结论,为进一步高效利用生物炭提供了参考意义。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28-1832+1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4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黎宇翔;于涛;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提升新质生产力,对能源资源的多元化、多样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铀作为核能产业的核心资源,其稳定供应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传统铀矿资源日益枯竭且品位下降,发掘非常规铀资源迫在眉睫。其中,盐湖卤水因富含铀且浓度远高于海水,成为极具开发潜力与价值的铀资源。综述了已报道的盐湖提铀方法,并将其归类为三类,即基于材料表面性质的分离提取方法、基于元素价态变化的分离提取方法以及基于离子质量差异的非平衡态分离提取方法。同时,分析了盐湖提铀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进行比对,归纳了各类方法在当下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为盐湖提铀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33-1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5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蔡玲;唐玉朝;伍昌年;黄显怀;李卫华;
污水中的磷是生态圈内磷元素流通的汇集点之一,通过技术手段从污水及污泥中回收利用磷,既能够解决磷污染问题,同时又能够实现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磷的回收方法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MAP法、HAP法、蓝铁矿法、吸附/解吸法,根据剩余污泥中磷存在形式,将生物化学法分为富磷生物污泥、含化学磷污泥、好氧颗粒污泥磷回收技术3类。综述了污水和污泥中磷回收的方法、机理及影响因素,分别讨论了国内外磷回收技术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41-1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鲁爱德;刘洁;张斐斐;粘馨悦;乔鹏飞;宋佳楠;靳丽强;
聚氨酯增稠剂疏水改性乙氧基聚氨酯(HEUR)的结构比较特殊,中间由亲水基团组成,两端由疏水端基组成,是一种典型的亲油-亲水-亲油三嵌段的分子结构。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乳液体系中HEUR疏水端基一方面自缔合形成胶束,另一方面与乳液微粒发生缔合,构成三维的网状结构,达到增稠的效果。但传统HEUR的结合位点较少,在体系中的增稠效果有限,不能够满足水性涂料的黏度要求。梳型、星型及超支化型增稠剂可显著增加缔合位点,改善增稠效果。介绍了多点缔合的聚氨酯增稠剂的增稠机理、结构和影响因素,简述了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并对聚氨酯增稠剂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47-1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怀钰;彭秀德;何德东;罗永明;曹小华;
近年来,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在催化氧化甲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催化剂制备方法、反应条件以及催化剂形貌、尺寸差异等均会对其催化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特定结构非贵金属氧化物、尖晶石氧化物四大类催化剂的近10年内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比较了不同载体、不同负载金属和不同金属掺杂比例等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催化氧化甲苯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和再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催化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催化氧化甲苯领域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一定可借鉴的思路。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52-1856+1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利平;邢子瑶;周正武;李梦浩;贾晶;张玉玲;
归纳总结了空气微气泡(A-MBs)或空气微纳米气泡(A-MNBs)对膜蒸馏、微滤、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过程中膜结垢的抑制及清洗作用,重点剖析了A-MBs、A-MNBs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抑制及清洗膜污垢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结合工艺参数对气泡理化特性的影响,提出不同类型膜单元的主要调控参数,为微纳米气泡技术在膜结垢防治方面的应用推广提供支撑。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57-1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坤;孙海翔;唐玉朝;黄显怀;张北平;伍昌年;陈伟;
二氧化锰(MnO_2)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丰富的储量、多样的晶型以及出色的性能而备受瞩目。当MnO_2被纳米化处理后,其颗粒尺寸显著减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进而实现了材料性能的优化,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总结了MnO_2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在工业废水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介绍MnO_2纳米复合材料形貌特征及其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阐述MnO_2纳米复合材料吸附剂在处理不同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并展望M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61-1866+1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傅晓旋;任韬宇;胡家慧;陈路路;肖亚楠;王芳;黄成东;
造粒在粉体加工领域是常见的技术,将微小粉粒转变为结构更稳定的大颗粒,提升产品质量,便于运输和储存,为领域的粉体造粒工艺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VOSviewer软件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相关粉体造粒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粉体造粒的研究进程、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前沿3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自2013年起,粉体造粒领域年发文量波动上升,显示研究深入发展。美国以高校为中心形成突出实力网络;中国发文量全球第一。粉体造粒研究领域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备受关注的工艺参数与添加助剂的优化、模型构建与大数据算法的引入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在今后会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67-1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曹娟;李芳芹;潘卫国;程智海;官贞珍;
氨燃料凭借着自身燃烧性能良好,易储存,运输方便,燃烧供应保障能力较好的优势成为氢燃料无可挑剔的替代者。煤与氨混合燃烧对锅炉燃烧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保证燃烧的稳定性,研究者提出掺氨比不宜超过60%、设置氨煤混烧燃烧器等措施;掺氨后烟气量的变化,导致锅炉传热发生了改变,在燃烧过程中需重点关注锅炉受热面产生的问题。掺氨比例、掺氨方式和位置以及工作温度等均会对NO_x排放产生一定影响,控制NO_x排放可以采取空气分级燃烧手段。此外,随着掺氨比的增加,烟气和灰中所携带的氨也会产生了氨逃逸问题等。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75-1878+1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崔强;王孝山;邱康;何淼;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非常规储层推进,井下高温高压、高盐度及强剪切等复杂环境对油田化学材料提出了更严苛挑战。CO_2响应材料通过可逆质子化机制,诱导乳化-破乳、成胶-破胶、溶胀-收缩等可逆结构转变,表现出优异的智能调控性能,已成为油气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综述了其在钻完井、清洁压裂、驱油防窜及油水分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尽管取得一定成果,现阶段该类材料仍面临响应机制认知不足、结构设计复杂、现场适应性差和成本高等问题。未来应加强材料结构简化与响应性能优化,并结合碳封存和CO_2驱油等技术,推动其在绿色高效油气开发中的实际应用。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79-1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欣鑫;刘惠;吴俞勇;巨凡凡;张少华;刘智峰;
金属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对生态健康、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危害。为提升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持续修复效能,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应用现状、热点趋势,综述了物理、化学、生物及其联合修复技术的适用性、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良传统修复技术、开发新修复技术、优化修复技术组合形式及构建可持续修复体系等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复杂金属矿区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89-1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6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9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贺安民;张海琴;胡瑜恬;蒋斌斌;郝经纬;何瑞敏;
首先系统分析了神东矿区水资源现状和水质特征,矿井水主要存在高氟、高矿化度、高硫酸盐等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神东矿区在矿井水处理技术的进展,包括采用煤矿地下水库净化技术、采空区预处理技术、矿井水零排等先进技术。最后探讨了神东矿区矿井水处理利用的前景,通过优化矿井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扩大利用途径和范围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矿井水的利用价值,为矿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提供更加充足和可靠的水源。神东矿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矿井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缓解矿区水资源短缺、推动资源节约型矿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7期 v.54;No.401 1896-1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贾爽;毛志杰;张博;金冠华;
生物质具有廉价易得、可再生和独特的孔道结构等特性,是替代化石资源制备多孔炭的理想前驱体。主要介绍了生物基多孔炭亚甲基蓝吸附容量高、吸附速率快和普遍吸附适用性所具备的的结构特征,理解有机前体到多孔炭吸附材料的演化机制与结构-性能关系。系统分析如何通过生物质前驱体选择、制备方法构造高效亚甲基蓝多孔炭,以期对生物多孔炭微结构设计和亚甲基蓝吸附性能提升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7期 v.54;No.401 1902-1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鲁尚荣;王金亮;王保钧;李佳;
聚焦陕西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深入剖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明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重点领域以及战略措施,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旨在推动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助力陕西建成高端化工产业强省,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025年07期 v.54;No.401 1909-1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